最新文章
【明報專訊】新世代職場新態度,今朝有酒今朝醉,傳統僱主未必受落。中原人力資源顧問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綺萍表示,不少僱主見求職者履歷只有散工而沒有全職經驗,「基本上(面試)見都唔會見,僱主對他們的責任心成疑」。
僱主對「長散」責任心成疑
周
綺萍續稱,青年人打散工一年以上已響警號,「散工大多為『手板眼見工夫』,經濟不穩時還可以原諒,或許找不到長工而要『騎牛搵馬』,但現在畢業生眾多,僱
主有得選擇」。她指出,時下青少年價值觀改變,父母供養下無憂工作,工作又以享受為先,直言「香港下一代實在令人憂慮!」
基督教女青年會青
年就業服務督導主任林遠濠亦指出,青年愛打散工未必是好現象,「他們求職時,重視工作性質之餘,亦加入生活態度和興趣作為考慮因素,但理想與現實不同,有
理想之餘亦要裝備自己,有清晰目標作生涯規劃」。他認為,始終要有全職工作經驗,而且做滿一年半載,建立人事關係,才可於職場分一杯羹。
最新文章
衛生署呼籲市民不要購買或服用一種名為「纤秀塑形纤維素」的減肥產品,因該產品可能含被禁用西藥成分,服後可能危害健康。
事件始於衛生署接獲醫院管理局通報一宗涉及一名20歲女病人因急性精神異常徵狀並有服用減肥產品病歷的個案。衛生署即時展開跟進。
衛
生署發言人表示,病人於去年12月26日入院治療。她表示曾服用一種名為「纤秀塑形纤維素」的減肥產品。臨牀診斷懷疑她的精神異常徵狀是由藥物引致。該產
品是她從互聯網上購買的。醫管局的化驗結果顯示該產品含有兩種被禁用西藥成分,包括「西布曲明」和「酚酞」。病人已於去年12月29日出院。調查仍然繼
續。
「西布曲明」屬第一部毒藥,曾是一種用於抑壓食慾的西藥。由於該藥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,因此自2010年11月起,含「西布曲明」的產品已被禁止在香港使用。「酚酞」曾用作治療便秘,但因可能致癌而亦被禁止在香港使用。
最新文章
一份代餐的熱量大約為70-120卡,和成人一餐應攝取熱量500卡相比,僅僅只有1/5, 當然能減重!而合法的代餐中,也很要求營養素的均衡,蛋白質、醣類、脂肪、維生素、礦物質等的含量,均符合衛生署公佈的「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」。代餐一
般多呈粉末狀,供人沖泡飲用,相當簡便快速所以食代餐攝取的熱量雖然少,能維持人體營養的平衡。只是如果想大量燃燒脂肪,而不是只流失體內的肌肉及水,就
要配合運動及補充大量的水分,才能真正消耗體內囤積的脂肪!而代餐中也含豐富的蛋白質,這是為了讓食用者在消耗脂肪之餘,不要損耗掉體內的肌肉組織。
誰食代餐減肥最容易成功?
有些人用代餐減
重成功的機率幾乎為百分之百,因為個性使然的關係,這類型的人就是屬於食代餐的「冠軍人選」。如果你不是這類型的人,不妨根據下列幾點「調整」一下!非美
食主義者,對食物的要求不高,即使不斷食單一食材也不會覺得膩或不耐煩。簡單地說,你是一個不在乎食物是否口味單調的人。即使因為食代餐而達成目標後,也
不會想要補償自己大食好幾頓。
1. 不論平時或放假,你都不常call朋友一齊食飯,主要的活動是看電影、聽演講、看藝術表演、觀賞展覽或留在家裡,哪也不去。簡而言之,就是沒有酒肉朋友啦!因為當你正在利用代餐減重,朋友卻邀約食飯,就會有些尷尬了,不去似乎就顯得不夠朋友;去了又會被大家慫恿用餐,無法堅持。更慘的是,被朋友知道你正在食代餐減重時,大家說不定就會和你產 生疏離感,你的減重計畫也就沒有任何群眾基礎了。
2. 家人都一致支持你減重的決定。因為取得家人的諒解與支持,就會有所支撐,心靈上得到滿足。
3. 想用代餐減重的人要有堅強的意志力。因為除了要克制想食東西的慾望外,還要忍受到旁人的懷疑。更要努力執行計畫,配合飲食、運動等一大堆的施行細則,一點都不能有小小的偷懶。
最新文章
【明報專訊】脂肪肝不是肥胖或中年人「專利」。有腸胃肝臟科醫生指出,近四成脂肪肝病人的體重指標(BMI)屬標準,而近年患者亦有年輕化趨勢,有13歲男童因家族遺傳及過重而患病。由於脂肪肝會惡化為肝硬化及肝癌等嚴重肝病,建議市民控制飲食及體重,減低患病風險。
男童頻密流鼻血求診
仁安醫院的脂肪肝患者中,最年輕的只有13歲,體重70多公斤,該名男童的父
母均有糖尿病及高血壓,男童初時因頻密流鼻血求診,經多次檢查
後才發現患上中度脂肪肝。由於鼻內微絲血管過幼,男童不適宜做運動,只能靠控制飲食及升壓藥來減肥,最終病情有改善,肝酵素濃度亦回復正常。
仁安醫院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彭慶茵表示,糖尿病患者的下一代患上脂肪肝的風險較一般人高,加上該病沒明顯病徵,家族性肥胖人士若發現自己容易出現全身倦怠,就應盡早進行肝臟超聲波檢查。
仁安醫院腸胃肝臟科顧問醫生周泰年指出,近年脂肪肝有年輕化趨勢,在肥胖孩童
身上十分普遍,主要因為現時的兒童及青少年喜歡糖分高的飲料,
包括果汁和汽水等。除了年輕化,脂肪肝亦會在身形標準或瘦削人士身上出現,仁安醫院近4年接收的237名脂肪肝患者中,37%體重指標(BMI)符合或低
於標準,即沒有過重。這些患者通常有高血壓及高血糖,進一步形成脂肪肝。由於脂肪肝會惡化為肝纖維化、肝硬化、肝癌等嚴重肝病,亦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
風險,周泰年建議市民建立健康的飲食及運動習慣,減低患病風險。
仁安醫院上月成立肝臟治療中心,提供平台讓腫瘤科、外科及介入放射科醫生溝通,為肝轉移病人綜合評估。仁安醫院外科顧問醫生許念忠稱,過去腫瘤科醫生較少將病人轉介外科,錯過切除肝臟的最佳時間,透過會診就能對病情作更快捷反應。
最新文章
明報專訊】大型肝健康人口研究顯示,42%受訪者出現非酒精性脂肪肝(NAFLD)。研究指出,男性與女性腰圍分別超過33吋和29吋,出現非酒精性脂肪肝風險會高出5倍。脂肪肝可演變成肝硬化,並增加罹患肝癌風險。
42%受訪者非酒精性脂肪肝
研究由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脇教授袁孟峰負責,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透過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,邀請2493名健康志願者參與。他們已排除感染乙型或丙型病毒,且無飲酒習慣。研究亦記錄受訪者體重、身高、腰圍、臀圍及血壓,並填寫問卷。
女29吋即超標
結果發現,2493名參加者中,42%(1054人)出現NAFLD。與女性
相比,年齡於26至55歲之間的男性發病率更高。所有研究對象
中,腰圍超過35吋(89cm)的男性,以及腰圍超過31吋(79cm)的女性,85%被驗出有輕度至嚴重的非酒精性脂肪肝。數據顯示,男性與女性腰圍若
超過33吋和29吋,出現NAFLD的風險會高5倍。
研究結論是腰圍愈粗,出現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風險愈高。幸好,研究中只有1.2% NAFLD患者發現有明顯的肝纖維化及0.17%有肝硬化。
衛生署以前曾推薦的健康腰圍標準上限,為男性36吋(90cm)及女性32 吋(80cm)。但袁孟峰、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顧問醫生李卓廣均認為,隨覑社會及生活文化改變,衛署的健康腰圍標準過於寬鬆,建議男性與女性的理想腰圍上限,應分別收緊為33吋和29吋。
西方醫學認為飲酒及感染丙型肝炎病毒,是導致脂肪肝疾病的主要高危因素。無以上危險因素的健康人士依然會出現脂肪肝,稱之為非酒精性脂肪肝(NAFLD)。
最新文章
(星島日報報道)心臟健康不容忽視!有機構發表最新調查報告,指逾半數受訪者有血脂失調、過重等導致心臟病的高危因素;家庭主婦出現高危因素的比例,亦較在職人士高,屬心臟病高危族,專家認為跟不良飲食習慣及女性荷爾蒙有關,建議婦女定期作體檢及多吃蔬果,防患於未然。
更年期失荷爾蒙保護
心臟病是本港第二號殺手,去年約六千人因此喪生。心臟健康列車上月為七百四十
七名、平均年齡約四十五歲的港人進行身體評估,八成七人聲稱沒有確
診心血管毛病;但評估後竟發現,五成八人有血脂失常、五成半人缺乏運動、四成九人過重等,均是導致心臟病的高危因素;同時出現三個高危因素的人,較去年上
升六個百分點。
家庭主婦出現血脂失調、過重及中央肥胖三個高危因素的比例,更高於在職及退休
人士,成心臟病高危族。心臟列車召集人陳藝賢醫生估計,原因與飲食
習慣不良及忽略體檢有關。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前院長高德謙表示,女性天生擁有保護心臟的荷爾蒙,但踏入更年期後會逐漸失去荷爾蒙保護,所以年約五十的女性,
心臟病發率較年輕時高。
追車心不適揭血管栓塞
相夫教子多年的李少英五十七歲,身形瘦削,十年前因追車時心臟突感不適,呼吸
困難,檢查後驚覺其中一條血管栓塞,「有點難過,以為自己身形標
準,沒想過會中招」,現時靠藥物控制病情,尚算穩定。同是家庭主婦的六十一歲黃霞,上月確診三條血管閉塞,她直認貪吃貪出禍,「最愛吃燒肉燒鵝皮,間中又
吃消夜。」現時,她倆戒掉高脂食物,堅持每日運動,保心臟健康。
陳藝賢建議,家庭主婦及退休人士應每三年作一次體檢,減低患心臟病風險;高德謙提醒男女老幼,進食足夠蔬果,可降低三成病發風險。另外,衞生署將每年四月份訂為「開心果月」,鼓勵全港約一千多所中小學學童多吃蔬果,培養良好飲食習慣,遠離心臟病。記者 陸泳潼